橄   榄   树
OliveTree
文学月刊·1995年创刊
1995年增刊第1期(增刊总第1期)·1995年出版


------------------------------------
                
                ◇附录一:评论文集◇
                
                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                瓶 儿
                写诗的梦冉                    祥 子
                行到秋歌
                --评梦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题”          秋之客
                伤心五重奏
                --评《离别随感》                图 雅
                谢谢你,梦冉                   新 涛
                论梦冉                      诗 阳
                
                ◇附录二◇
                
                梦冉小档案
                编后记                      秋之客

====================================

====================================
        附 录 一: 评 论 文 集              
------------------------------------

             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

              ·瓶 儿·

  那一天我收到了一个GIF文件。拆开一看,一张黑白照片。一个清丽脱俗
的女孩飘然而出,象童话里的白雪公主。

  这个女孩就是梦冉。原来她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唤她“白雪公主”了。

  她的世界就是童话的。她说一些别人似懂非懂的话。象天堂来的一股轻风,
又似喜多郎般空灵的乐曲。

  “让我跟随你/将地狱变成天堂/青青眼眸 静若千年/是我刹那间的苏醒
/捧心在你的梦里……”她在《天堂鸟》一诗中写道。

  虽是这么年轻,却想得很多,连她自己有时都茫然:

  “……是什么诗呢?我想了很久也想不起来了,是忘却了?还是遗落了?我
不知道。”(《梦冉自序》)

  这一个女孩,读了太多的书,所以想事和讲话都和别人不一样。她在“秀丽
空灵的山水”杭州长大,后来把乡愁带去了南边的星岛,与海风沙鸥为伴。

  走了那么远的路,离开了那么久的时光,对家乡的一点一滴仍记得那么清晰
。信笔写来,情真意切。“故乡已是梦境一般迷离,却总携在心里,铺开是路,
夜来做枕。”(《故乡》)从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可见到一个乖巧可爱的小梦
冉:“我记得螺蛳是放在方桌上一家子吃,还得蹬蹬蹬跑去找一根大针孝敬老
爸。”

  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她很感慨。她坦白她曾试图改进这件“很不该的事
”,但却感到疲惫,“感觉是穿上了红菱艳,两只魔鞋不停地带着似真似幻的我
奔舞在时空的长廊。”也许她没有必要去改造自己,因为很多人就是欣赏她这种
超凡脱俗的气质。

  我在中文网上认识梦冉,有一年了。读她的文字,以为是林黛玉再世。梦冉
的细腻和多愁善感极象黛玉。而有一点我偏爱梦冉。黛玉过于含蓄,而梦冉却更
爽快些,“骂”人也是直截了当不拐弯的。且看:

  “中国要昌盛,血性二字掂量着真的很重,这样的汉子未免太少,况且稍不
留意,也许给人卖了还在为人数钞票呢!”(《春秋大梦》)“骂”的痛快!

  梦冉的文章虽然多感伤,但有时在感伤的同时也有幽默的色彩,如《我曾经
想写一个故事》的结尾:“……我突然想到这种重逢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那天
我在海边走了一个小时,未遇见第二个人。”这使我想起卓别林的电影,边笑边
流眼泪。

  有人曾批评过梦冉的诗作。梦冉也谦称自己的作品只是“随意唱的儿歌”,
“是上不得经卷的”(《螃蟹》)但这正是这种“随意”说明梦冉的不拘一格,
就象我喜欢的三毛一样。如果要照着传统的做文章的规矩,梦冉和三毛的文章很
可以挑出些语法毛病、甚至所谓的用词不当。然而正是她们不拘泥于传统、随心
所欲的谴词造句赋予了字里行间以新意,读来才不枯燥。

  可见梦冉是任性的。颇有你走你的路、我唱我的歌的意思。大凡诗人们多多
少少都有这样的个性,不然也就出不了好诗。梦冉首先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诗人。

  我读梦冉的诗,好似听她的梦里呓语。当一个人睡着了,没有了外面的干扰
,她的世界是最纯净的,这时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感受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梦冉在把她的心掏给我们看呢。她是那样的坦诚,丝毫没有设防。然而在没有人
能够懂的时候,她又是那样的失落和孤独。“有人讲我的双手/沾满心灵的鲜血
/我的痛苦却无人能解/有谁懂?/我与世无争”(《与世无争》)。

  梦冉的诗文以清、纯、柔、美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她以情为主的篇章中。情
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诗歌的主旋律,大多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和
情有关的。能够写出几篇或几句让人过目难忘的情诗,也许是一个诗人梦寐以求
的吧。梦冉的与情有关的诗中可是不乏佳句。它们体现了诗人充分的想象力、创
造性和对生活的独到的感受。譬如:

  “诗人的心微微地颤动/在清泉般的泪光里缓缓跳动/令我狂喜的许愿里
  我看见那颗心里/清晨欲坠的星辰/薄雾初散清寂的广场/青石的喷泉边/
那一个永远的夏日美人”(《四季如夏而滴雨成秋》)

  “……而我偶然自悲哀的寂静里抬起头来/唱了多年,回音消散/只有你含
泪的眼/望着我刹那间含泪的眼”(《随着春天明媚的水波》)

  “过街的霓虹灯/将要息了/我的梦依然徘徊/在你门外的街上/无眠无有
休止地燃烧/燃尽微颤的烟头/任灰烬飘飘洒洒/落在青石板上的星光里/所有
与你无关的记忆/儿时的遐想 年青的痛苦/牵夜的精灵狂欢/在你门外的街上”
(《独自一个醉梦在午夜凄迷》)

  这一句句如此地触及人心,使你激动和伤感不已。尤其最后一首,短短的
“与你无关”几个字把一段无奈的爱描述的既含蓄又淋漓尽致。

  梦冉的才思和文采有目共睹,我就不再絮叨。相信通过梦冉的文字,你会发
现一个山外青山。

  在这个中文网上,梦冉作为最高产的女诗人拥有众多的读者。今天梦冉的一
些诗友们有心编辑了这本梦冉作品集,算是为大家做了一桩善事。

  希望将来梦冉能够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梦冉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让我在这里为梦冉祝愿,愿她和她的文章永远清新美丽!

                
               --------


             写 诗 的 梦 冉

               ·祥 子·


                 一

  “他在灯火阑珊的钢琴旁,人已散尽。心爱的音乐独自沉浸,如怨似泣。他
浴在蓝色的光里,不在乎是几个,几万个,几千万个观众。杰出的他,心中是什
么?音乐?而音乐只不过在他的指间独自沉浸,所有的一切在蓝色的光里,再没
有什么,幻化为寂寞音乐。起伏飞扬,又何惧散场。”
                《爵士怨曲》

  我也爱爵士,但没听过阿伦(也许听过没有印象了)。理解这段可以理解许
多作为诗人的梦冉。在很大程度上,音乐和诗是同类的艺术。

  外面一层意思是,你做因为你爱做想做--不一定要做却非做不行--可以
说是命(“红菱艳是一只魔鞋,穿上她的人注定起舞到力尽而死。”梦冉《爵士
怨曲》),但这只是没有解释的解释。具体做什么没关系,重要的是有欲望。食
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作诗为吃饭,吃饭为作诗……翻来复去,只是一问:
想得很吗?许多事情,不得不做,有几回是自己的欲望?有欲又有得做,再有什
么?

  涉及到具体做法的是当中的问答。“心中是什么?”不是音乐,是暗淡而又
净彻的蓝光(“所有的一切在蓝色的光里,再没有什么”)。音乐是从那“光”
里幻化出来的,是自己流出来的(“在他的指间独自沉浸”)。

  想象,你在酒巴里(或者咖啡厅里,或者在一块空地上,在地下室里……)
玩爵士,你有个东西堵在心里要出来,你开始吹奏(或拉、或弹、或唱)--因
为你只晓得这样去发泄(所以有欲)。你没有固定的乐谱。你也许有一段曲子翻
来复去玩过无数遍,你大致晓得它前後中间“讲”些什么。但许多时候,你只有
个旋律。你试着变化它,一遍两遍,七八十遍。你有时失去它,你到处寻找,你
试验新的乐句,新的和弦,它又回来了。但还不够劲。你试着不同的亮度、速度
……直到彻底宣泄了(或者精疲力尽了--这都是一回事)。从第一个音符到最
後的音节,只有流动的心情,音乐是自己跟出来的。

  许多梦冉的诗就是这样“流”出来的--即情生景,意在笔先--就和爵士
乐一样。只有“想写”,连“诗”都没有。不少梦冉的“散文”,都是诗。词句
从心里流出来,有着自己的形式。

  开始总是个“想写”--寂寞,童年,家,友,爱……,“想写”,“想解
决”--诗,便开了头。一个超现实的意象,

    “很想牵你的手
     踏过布满大丽花和金龟子的天空”
                《没有理由》

一个画面,

    “想着那一个山坡
     挂满旧日灯笼”
                《春》

一个情绪,

    “说什么也有点不耐烦”
                《残冬》

都是心情的自然流露。你也许还不知道她要“讲”什么,她也许还不清楚她要
“讲”什么,但你感得到她感到的。

  有时候一开始,那一句“主旋律”就出来了。

    “黄昏的时候有小雨飘来,很缓慢”
                《四季如夏而滴雨成秋》

还有什么可说?也许--

    钢琴的流水一般的旋律/慢慢地歇在……
    缓缓地飞去而现在也是梦/月夜的海棠……
    ……眼光开始缠绵/缠绵地如同梅子雨
    ……心微微地颤动/……泪光里缓缓跳动

反复的变式,层层渲染,都是“黄昏的时候有小雨飘来,很缓慢”的心境。同
一个体,只是光从不同的角度打上去。那天,梦冉可以写很多的诗。

  有时,寻到最後,才遇到最贴心的那一句。

    “说什么也有点不耐烦
     风还是那样吹 只是更凉
     云 还是那样飘 只是更远

     脚步还是重复着那条路
     ……

     ……
     握不住的雪水漾过僵红的手指
     是串在一起的时空

     灵魂早已错位 拼凑在毕加索的窗口
     ……

     ……
     顽强二字 是我苟延时日的喘息
     ……

     呀 梦阑
     你星点般的衣衫还搁在箱底吗?”
                 《残冬》

起笔时并不知哪里是结尾。“风还是那样吹……重复着那条路”是一首诗,但还
没有讲到。“握不住的雪水……毕加索的窗口”,变换了旋律和音色,也还没讲
到。“顽强二字 是我苟延时日的喘息”,硬硬的,泪堵在心里,还流不出来,
还没有解决。最後的一问,才是掩卷落泪之时。

  这种作法,用梦冉自己的话说,就是:

  “简直可以说诗歌是下意识的,在灵魂的边缘,心灵的呓语,在现实间不停
地奔走或闲庭信步。偶而情感是清泉自在涌来,技巧就是那只现成的桶。偶而情
感却是在冰封的海面下,蔚为暗流,泫然欲泣,技巧就是破冰取鱼的生趣。”
                 《写诗与会意》


                二

  在诗里,梦冉是最自由的,也最有个性。梦冉的散文多是“让我告诉你……
”,她的诗则多是“我在……”。“让我告诉你”的前提是“我”和“你”要用
一本字典,尊重一套语法。“告诉你”这个目的的本身就限定了“我”使用及创
造语言的自由度。“我在”的目标则是把“我”看到、听到、触到、感到的……
尽可能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来。语言不仅是工具、手段、媒体,更是创作的材料,
是雕塑家的青铜,画家的颜料。

  在诗里,一个字(词),除去含义,她的音响、节奏,她在文化历史中染就
的色彩、质感和力度,她们在诗里相互间的距离、调和和对比……如此等等语言
的具体本身就有诗的艺术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最基本的诗的个性是语言
的个性。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没有新的语言,新诗再写下去也无法从旧诗里彻
底地解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梦冉是近来最重要的新诗人之一,因为梦
冉有她自己独特的语言。

  当心笔之间无碍无阻,只有自己的语言拥有声音。

    “巴黎是我的梦久久远远穿过青色的雨衣
     巴黎有我儿时的玩伴挥画笔斜卧在枫叶车顶
     巴黎有风帽爵士乐舞在轻轻春风斑驳墙面古老街道
     巴黎有我的酒光花香掠影静静哀愁在都市尖顶教堂余辉
     巴黎是我浪迹天涯魂随流水的最后选择李彤是威尼斯我是巴黎
     ……”
                 《梦巴黎》

这不是构思、造句、修辞,而是解放。听、看、触,用心去感受心,然后努力全
真地录下来。只写在写的那一刻心里有的。任何上意识的语法修辞的考虑在这里
只能是一种压抑。“记得每一首诗我都写得很快,也不再修改,但有些诗我是极
其珍爱,就象我一跃而扑到的蝴蝶,握在掌心里感觉到它的扑腾,一如我自己的
心。”(梦冉《自序》)

  说诗要守语法就是说画要象东西。“巴黎是我的梦久久远远穿过青色的雨衣
……”是什么意思?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是什么意思?梵高的星空又是什么意
思?“巴黎是我的梦久久远远穿过青色的雨衣……”是巴黎在写诗那一刻的“我
在”中的体积、声音、感觉、色彩、情绪。你可以说,她是细雨的巴黎在下午三
点人行道上飘零的“La vie en rose”歌声里……但最确切地说
,“巴黎是我的梦久久远远穿过青色的雨衣……”是--“巴黎是我的梦久久远
远穿过青色的雨衣……”,就象初夏是

    “纸船搁浅在绿藻的回忆”
                 《初夏》

寂寞是

    “在帝国大厦雨污的街旁
     挟着黑色英文 就着咖啡
     慢慢地弹奏寂寞”
                 《寂寞》

春是

    “笑容微微地漾起水波
     冲击井水的清凉”
                 《春》

都是“我在”--尽管她不一定是你。梦冉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但我看得见她
的世界,从她“让我告诉你……”的散文里,但更多地从她“我在……”的诗里
。所有你需要的只是一颗开放的心。

  做真诚的诗人,坚持写“我”知道的、“我”看到、“我”感到的,坚持写
“我在……”,写“我”,从来需要勇气--“最好的写作无例外地总是从摇篮
般温暖安全的内心里拧出来的最痛苦的私人体验。”(Jack Keroua
c《即兴散文基础》)--我们的诗人的心是敞开的,“你可以读懂我/任何时
候用你的好奇”(梦冉《一千零一夜》),没有面具,没有盾牌,也没有摇篮的
保护。但诗,除去“真”,还有其他更好的作法指南吗?“个个笔下无”是因为
并不是“人人心中有”。相信自己感觉的实在,忠实于“心灵的呓语”,拒绝修
饰做作,读者就不可能不被你个性的光芒打动。


                三

  在我的眼里,梦冉的诗,最具灵性的美,在营造场景。古今中外,诗风的变
化再多,视觉形象一直都是诗语的主体。在梦冉的诗里,一个画面,一个镜头、
一个具像可以是感觉的沉淀,

    “风铃是不甘寂寞的花朵
     雾一样的远山里飘过”
                《遥远的童年》

可以是理念的符号,

    “我只是走过那条红红绿绿奇形怪状的街
     我只是含泪吞下所有现代的昆虫”
                《我只是……》

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场景。

      “我酷爱的色彩线条
     伴我成长的心情
     我与世无争”
                《与世无争》

梦冉,有一双画家的眼睛。

  用画家的眼睛去看“我在……”,色彩和照明便很突出。《遥远的童年》里
悦目的原色,

    “散落的秋叶和几只苹果并不知道
     遥远的绿色小河边那几只小白鹅的思念”

《旧夏》少女的娇柔的粉色,

    “静静时光容纳青春无可指责
       粉红指甲划过浅翠嫩黄”

《寂寞》的“无色”,

    “在帝国大厦雨污的街旁
     挟着黑色英文 就着咖啡
     ……

     ……
     在洗白了的画布 怔怔的虚弱
     寂寞是黑夜的心 掩过月色”

《雨亭》外湿润的水墨,

    “雾色浓墨
     画着檐前风铃”

《独自一个醉梦在午夜凄迷》的渐深的黑暗,

    “过街的霓虹灯
     将要熄了
     ……
     燃尽微颤的烟头
     任灰烬飘飘洒洒
     落在青石板上的星光里”

《老吉他》的虽然疲惫但并未放弃的微明,

    “清晨的街灯未倦亮过夜空
     拣了一筐微蓝的歌声沿途叫卖”

等等的,都是“所有的一切在蓝色的光里”,是心的投射。

  梦冉是读古典文学长大的。她的场景,自然常有极鲜明的东方古典美。象
《樱花》一诗可说是陶渊明隐士一派,

    “悄悄地再步去
     天国清冷的台阶
     洒落满地的心与香吻
     雨 青苔 陈年的竹篱

     翠鸟灵敏地转翅 滴雨的绒飞去
     低回临水涟漓”

而《沉香屑》中一句

    “秋凉只是如水 胭脂冰凉地红”

则几是《红楼梦》里撕下的寒心一页。

  许多在新诗里沉寂很久的字(词),在梦冉的笔下重又新鲜。她帮助扩展了
当代新诗的词汇量,这是件多美好而又难得的事情。但梦冉的这一笔“古色”,
常常给初读者一个强烈的冲击。如果不小心,给它冲倒,以梦冉为民初月历牌上
的“才女”,不论是因此而喜欢梦冉的文字,还是因此而不喜欢她的文字,都是
不幸的事情。古人,似乎都死了。有的,也许从来就没有出生过。而梦冉,还活
着,还在寻找“那一首诗”。

    “若是风羽轻飘于山野
     原木的桥边沉思
     随一湾天光云影反复地吟
     应是我”
                《樱花》

  我不知道梦冉将来会飘去哪里,我不相信“红菱艳终于停息了魔力”(《月
<三>》)。但我并不担心她艺术的旅程,不害怕她风格的变化。相反,我期待
她的新诗--她必然的新的失败、失落和新的成功。


                四

  想写的写了,不想写的没有写,是……抄的时候。

    “……在形式上,梦冉的文学作品也很有个性。因为她的东西是直接流
出来或喷射出来的,加之她的词汇量很大,往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一大堆词接连
不断地向你打过来。这种时候,若有人想一字一句地去读,便会发现有些地方根
本不成句。语法是对的,词汇是一流,但没有这样的句子。我个人认为,这不是
欣赏梦冉作品的方法。读梦冉得用梦冉写梦冉的速度,先一直跳下去,不要向两
边看,更不要回头。如果你的习性或经历与梦冉不同,哪很可能会有时遇到根本
不知其所云何物的句子。没有关系,那句子根本就不重要。只要她在你的心里隐
隐约约地留下一些色彩就行了。读着读着,各种色彩开始组合起来,溶为一幅完
整的画。一个意境,一种心情,不能言传的,却言传了,用梦冉特有的语言。”

  这是我几个月前送给梦冉的临别礼物中的一段。离别,好象是长大的梦冉的
日常。也许,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们是同类。

  现在,是停笔的时候。

  啊,Tag line。

  No fear or shame in the dignity of
yr experience, language & knowledge

  --Jack Kerouac《现代散文的信念和技巧》。

  不为美丽道歉。


               --------



            行 到 秋 歌

        --评梦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题”

            ·秋之客·


                秋日的浅斟慢饮在洗过的碧冷里
                寻得高山流水
                轻轻敲碎十二孔桥夜夜弦歌

                别离的风里望见绒绒的生绿
                层层摇曳延向那千层空灵楼阁
                ……
                -- 梦冉《行到秋歌》

  初读梦冉文章,定会被这样清丽脱俗的文字和明快丰富的词汇所吸引,那些
在现代诗文中早已消失了的古典式的意境,在梦冉笔下诩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
前。“茫茫远远,秋无尽/踏遍红叶暮云,终究是你/只在我眉尖心头!…… 
何处秋虫又唱/怎了得窗纸脆薄/抵不过西风影/翠黄孤灯/片片秋心”(《片
片秋心》)。又有“船是乌蓬/写意天际青山/烟雨一楼故人星散/尚在折合旧
扇”(《无局》)。用这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梦冉模式描写风光景物,有别于
王维的田园山水和陶渊明的南岭菊花,是一种现代诗歌的新尝试,只有象梦冉这
样古典文学修养很强的现代诗人才可能达到①。

  梦冉文章的另一特色并不易被初读梦冉者发觉,那就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丰
富的感情脉络。梦冉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她的诗文不是用写的,而是直接从
心底里迸发出来的②。每一篇文字都是梦冉情感与心血的结晶,如《勿忘我》里
表现出的心痛与无奈:“总有芳草连天/在回首的烟云密布的心路/冷翠的音乐
如断线珍珠…… 我要你自生自灭呀勿忘我/为此我杀了我的心…… 你恳切地
求我去拣那/勿忘我的点点灰烬/我依稀地为你的心而痛…… 今生却没有盟约
/因我已太疲倦/勿忘我厚厚地开满山坡/温暖了梦里碧海青天的冷。”又如《
红尘》中表达的那种渴望:“重重山间/那一轮淡红的月/是否依然/一如你唇
边/恍惚燃着梦焰…… 寒碧轻灵江南的柳/洗我游子的心/但恨无有双飞翼/
独自听梦雨。”……

  仔细读过梦冉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在复杂的情感世界里,梦冉喜爱描述的心
理变化与感情波动大部分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本文所要论及的“黑色主题
”。梦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诗作中运用的色彩
多为冷色调,尤其是黑色;其二,从广义上讲,诗作出色地描写了感情活动中抑
郁的一方面,包括寂寞、孤独、无奈、落寞、痛苦、思念等,描写的场景也多为
离别、失恋、等待、友爱、思乡等。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一黑色主题在诗文中的表
现并分析其中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绿色山坡”与“黑色精致”

  梦冉的文字就象一幅现代派绘画③,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如同色彩,而对色彩
的描述却表达了感情。梦冉作品中出现的色彩多为冷色调,如黑色、白色、灰色
、绿色、蓝色和青色,从不同侧面表达了感情的深沉与压抑。梦冉从不讳言色彩
可代表心情,她曾经写道:“如果心情是蓝色的,就写诗,弹琴,学习天文学。
如果心情是黑色的,就不要饶恕自己,不妨去跳伞,潜海。如果还是阴郁无聊,
就在风和日丽的晴天,信步走去,走一天,走到很累,走到你忘却,走到你开始
想念”(《生命是美丽的》)。

  梦冉所喜爱的风景有着特定的模式,其中“绿色山坡”就出现过不只一次,
正如《梦幻》中所描述的:“初夏的雨,在灰蓝的海上轻纱一般若近若远,灰白
的深灰的雨云层层卷起,天就很高而美,玻璃的高楼明蓝的,更近的绿色山坡在
风里慌慌得飞扬着梦的翅,却只是恍惚地飘着风的痕迹,船只在已点了灯火的港
湾,是黑色的精致,水面就亮着象一块平纹的绸”。又如“有时很清淡的天空里
,会有一群参差的白鸟飞掠盘旋,在窗前层次分明的绿色山坡上,他们飞行的姿
式和我童年时在阳台上看到的一样……”(《夏日》)。梦冉在这两段如画文字
里都用了绿色的山坡和白色的鸟,但《夏日》表现了一种宁静和安祥,而《梦幻
》却隐藏着一种动荡与不安。除了《梦幻》中运用了“慌慌得”一个关键字以外
,颜色起了决定性作用:灰蓝的海表现了遥远的神秘,灰白和深灰的天空给人以
压抑感,而黑色的船预兆了不详。

  如果说上面梦冉描述的风景尚且表达了平淡的心态与一种和谐的美,那么下
面的“黑色精致”就代表了感情抑郁与痛苦的不和谐:“今天我走了很远的路,
一个人,我走过许多天桥,绿草地,都市大厦,形形色色的商店,现代雕塑的广
场,许多的年青人与我擦肩而过,穿着浅蓝,纯白和黑色的衣服。黑色的眼睛黑
色的发,许多黑色的鞋,建筑是许多高高的浅褐灰的柱子,还有缤纷精致的橱窗
,设计未必精妙”(《今日的题目》)。又如:“风中黑色的灯,黑色的幽默,
黑色的格列佛,可大得汉牛充栋,可小得针刺得痛。……”(《没有理由的风》
)。可见这两段文字中梦冉明显地加强了黑色调,代表和谐的绿色在其中变得很
小,白色也与黑色相配,加强了黑色的反差,更配以大厦、雕塑、商店、橱窗等
零乱的景物,给人一种压抑感。而每当这种抑郁的情感将要崩发之际,梦冉会调
上一丝红色,有着画龙点睛之效:“如果我是一只火鸟/那么你是那火苗/燃烧
吧 燃烧吧 火鸟/黑色高根鞋 黑色的腰 黑发/收藏寒冷的火苗 恰恰”
(《恰恰》)。这里的黑色与火焰相配,象征是很明显的。

  梦冉在诗文中运用黑色的地方很多,为她的图画增加几分感染力,也为烘托
诗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假如你是那风中即将远行的帆/我愿纵身港口雾一般的
伤感/不再触摸那黑色的冰凉 牵系锚的心机”(《假如》)。这一个“黑”字
加强了伤感的力度。“我想拿天堂的风给你,爱情的心田很多的玫瑰日夜滋生,
填满你的空虚,却溶入水墨画的黑山白水,挂在你的窗前”(《留一个梦》)。
这个“黑山白水”有着一种命运的象征,也烘托出悲观的情调。“故乡已是梦境
一般迷离,却总携在心里,铺开是路,夜来做枕。月上西窗时,和着月光从遥远
的青苔巷飘来,吹黑了灯,炙伤了我的眼睛,模糊着钝钝的痛,袭来空茫的沉默
”(《故乡》)。这一个“黑”字既突出了异乡无边的黑夜,又暗寓思乡的痛苦
。“在帝国大厦雨污的街旁/挟着黑色英文 就着咖啡/慢慢地弹奏寂寞”(《
寂寞》)。帝国大厦的黑、英文的黑和咖啡的黑都是寂寞的颜色。

  提到黑色,就不得不论及《艾菲尔铁塔上的感觉》这一篇:

  “在艾菲尔铁塔上,会有一种不是飞禽的走兽的恐慌,失去双翼的飞禽的哀
伤。深暗的地面上有一层雾一样的灯光,和天空一般地遥远。”
  “栏杆泠泠地发着清光,我也许会瑟瑟地依在某个角落里,体会这冰凉而悬
空的浪漫,以前所未有的结构和高度刺透我的感官。”……
  “凌空飞跃的冲动那般地不能羁制,终于挟着滑翔的月光飞去,艾菲尔铁塔
在身后成为一座优美的纪念塔。”……

读过这篇短文,给人的感觉是看到了一幅以黑色为主色调的图画。可奇怪的是梦
冉在全篇中并未特意突出一个黑字,这大概就是梦冉笔下的功力所在了。在这篇
中语言不但表达了心情、意念,而且完整地表达了颜色。其中铁塔的黑、夜色的
黑和心情的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黑色的图画。

  除了黑色以外,梦冉也喜欢用其它的冷色调来表达相同的含义,例如青色就
代表了感伤:“青色的雨衣/就此轻敷冰凉的肤色/在一地纷纷优雅的落叶里/
静守那一扇半开的木门/将启的行李/早悬在青春漠漠的发梢/飘在风里青灰的
衣角”(《感伤一日》)。前后两个青字:青色的雨衣和青色的衣角,把整个场
景都染成了青灰色,凭添不少感伤。

  当我们知道冷色调在梦冉诗文中所代表的含义以后,不妨分析一下梦冉文字
中的一些隐藏的成分。《迎来一九九四》是梦冉作品中少见的表现愉快心情的短
文,上半段是典型的“绿色山坡”式的风景:“新年的黎明分外美丽,海上的雾
灰蒙蒙,浅淡的蓝。阳光轻洒,绿树华盖在淡金的空气里曼舞。玻璃尖塔映射天
光云影,缓缓苏醒。几只白鸟滑翔在我窗前的山坡,我的心情也仿佛梦境一样。
”下半段描述愉快的心情,却用了“黑夜精致”的词句:“换上我长长的紫色衣
衫,黑色长裤。任长发披洒,迎风而走。不冷的冬日初夏,这份闲适心情是我喜
欢,鸟在啼。仿佛走在波光荡漾的曲院风荷,柳丝飘拂是盈盈如玉的青春。”初
读这段文字,体会到的是“闲适的心情”,是“如玉的青春”,可细读起来却并
非如此简单。“绿色山坡”与“黑色精致”的同时出现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复杂的
感情,深色的衣衫、黑色的长裤、黑色的长发迎风飘洒,再配以灰雾蒙蒙淡蓝色
的海,这分明是一种内在的压抑。如果梦冉的诗句真的是从心灵深处崩发出来的
话,那么这篇文字是在告诉读者,快乐的情绪是短暂的,身在异乡的低调心态始
终驱之不散。这种解释与梦冉主流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是相符的。


               秋天的旋律

  “秋心为愁 这一愁字/已随烟雾流水漂走”(《十月》)。梦冉喜欢描写
秋天,秋天是梦冉的季节。但梦冉的秋天里没有五彩缤纷的落叶,更没有成熟丰
硕的果实。梦冉的秋天是“碧了秋水/白了镜里秋霜/缓梳成隐隐青山/无碍着
的心”(《十月》)。可见梦冉的秋天有着梦冉的颜色,秋天在梦冉的作品中已
不再有季节的痕迹,而是一种情感的概念。这种写作方法是历代诗人所常用的,
“以景寄情”,秋天是这种感情的最好寄托。然而梦冉的秋天又是与众不同的,
其中青山、碧水、白霜构成了梦冉秋色的主色调。

  梦冉的秋天在颜色上虽复合其作品中的“黑色主题”,但在表现形式上有了
新意。这就是不再延用黑色,而改用白色。“寒意自你离去后/再不执帚扫那天
香的苔阶/我就留一朵淡白的微笑/免得落叶在我视野外的回首里/盖满整座城
堡成了夕阳枫林”(《勿恋秋风》)。这首诗的关键词“淡白的微笑”表现的不
是黑色所能体现出的抑郁和悲伤,而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超脱。又如:“相携
 却 总不能伸出手去/收得长江是一匹白练/绝美也静默着/在心间随它来去
 甜蜜地感伤”(《月》)。其中“心中的白练”虽是感伤,却没有了痛苦,而
是“甜蜜”,所以用了白色,而不是黑色或青灰色。

  这一时期梦冉的作品在感情上趋于平缓、成熟,最后达到一种超脱:“低首
的时候/有些吴越小曲在轻轻唱那流水/月影阑珊的沉吟外/总不愿回顾那一瞬
/竟也是长长的殷殷期盼/没有字句 只约在风中/一直回旋在那岔路口/当沧
桑已换/依然地月白 风清”(《月白风清》)。其中“沧桑已换”而“月白风
清”所表现的情怀和上面所引述的“黑色寂寞”与“青色伤感”已经是大相径庭
了。从《月白风清》,到下面的这首《随意》,感情的描写从怅惘与超然,过度
到了一种“再生”的境地:

                写下来的传奇在追思里遗落
                曾经精致的幻梦已如水
                不能盛起
                却象风在偶而的转角与秋阳轻语
                一瞬间年华再如玉
                ……                
                在门边放落它的信札
                陌生城市的绿荫早已尽知我的相思意
                遥远的寒碧依然压一树梅花
                在我心底

                陈年的红叶也象经年的酒
                未曾开启
                也许这一生都任它埋在樱花雪里
                梦只是莫奈画出的泪滴
                也挂在大厦
                也在蓦然回首的庭院里
                万籁风松却一直悄悄地跟随
                梦的泪滴


  到此为止,梦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题”就论述完了。梦冉文字的题材相当广
泛,描写的景物也非常多,绝非一个黑色所能概括得了的。而且梦冉早期有些描
述情感的诗文也难以“黑色主题”来解释,特别是《残酷的解剖》等几篇文字,
就象是李商隐的七律,令人难以琢磨④。不过近一二年来梦冉作品主干的脉络是
清晰的,而且新的作品更加成熟,更具感染力。希望梦冉在今后的几年里能写出
更新更好的作品来,最终成为一位艺术家。

  最后,让我以梦冉的《行到秋歌》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携在手腕的蓝
                和谁的珠泪滴在秋去的记念
                凝固 圆润 凉凉的永远
                未知的岁月在过隙白驹
                擦肩而过的清啸里
                就此永眠

                一九九五年三月于俄亥俄州

----------

注释:

  ① 梦冉的古文基础很好,而且可以用近似现代的语句烘托出一种古典式的
意境。如下面这段《江南雨》:“……江南的烟雨楼台早已拍满阑干,只有芭蕉
雨新绿如蜡,卷帘清淡无思,而万家灯火!天涯孤客又何需听那南屏晚钟敲响暮
林,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梦也随它飘散,问甚么立尽黄昏。秋千在,
凭雨亭在水一边。”笔者曾为此文提过一首七言诗《江南烟雨》:“江南烟雨满
阑干,帘卷清思秋月残。芭蕉新雨绿如腊,孤客天涯别梦寒。”

  ② 梦冉不只一次在和笔者交换意见时提到她的文字是直接从灵魂里流出来
的(COMING FROM THE SOUL)。

  ③ 祥子在他的文章《写诗的梦冉》中对梦冉文字和绘画的关系有着一段论
述。

  ④ 梦冉的《残酷的解剖》又名“CRUEL”,其后半段如下:“别,别
伤着你的心,如此残酷将再无挽回,闪烁着毁去我的双睛,从此见风而落雨,汹
涌着一隔九霄,谁来刻画你发梢的线条。哦,baby,小心收拾你青青而飘舞
的忧伤,莫上落寞黄昏情人桥,谁家炊烟直?但得燕子剪秋水,撑去,撑去,渡
过白沙莫迟疑。”笔者曾试图解读这一段,并作有一首《人月圆-读CRUEL
》:“平林漠漠黄昏里,挥手渡白沙。离情恨远,西窗无奈,早逝年华。连天秋
水,情人桥畔,数点寒鸦。相执不语,罗绡有泪,同是天涯。”

  此外,笔者也曾为《片片秋心》和《没有理由》两首诗与梦冉商榷,并作有
《诉衷情-问梦冉》:“红林踏遍觅清秋,梦醒尽是愁。西风眉间舒展,转眼又
上心头。交酥手,暖香留,亦温柔。青春不再,暮色深深,岂是缘由?”梦冉回
复曰:“秋风云天上层楼,无处染清愁 极目帆影离远,空自系在心头。移青案
,雁声留,却无由。年华如水,晴光脉脉,倒数温柔。”


               --------

                        
            伤 心 五 重 奏
                        
            --评《离别随感》

              ·图 雅·


  梦冉要出集子了,值得庆贺。梦冉的文字纵横交错,富于轻盈的想象力。跟
她本人一样,她的文字是椰树的风情,蓝色的海涛,清澈的天空和小小的风铃。

  让我写点评论,写什么呢?对诗我所知甚浅,听人说诗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
“评论”。其实散文也是如此,有共鸣的就有共鸣,没有就没有。所以不如挑一
篇有共鸣的说点感想,比如这篇“离别随感”。

  我想每一个人都经过离别吧?离别是爱与死之外的另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
第一句是总断性的,指明离别是一种“消魂”。什么是消魂?我理解就是缓慢的
死。当然,人总是在缓慢地死,只不过相聚的时候,我们觉得欢乐,恨不得一生
都这样渡过,所以对时间的流逝不大注意而已。但离别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我们
突然发现相聚的时刻太短太短,简直就是没聚,而时间是实在太吝啬了,于是我
们黯然了。

  作者并不马上就按这个思路走下去,她笔锋一转,在“别”这个字上做起文
章来了。在作者看来,“别”有困难和痛苦的含义,有被迫的意思,所以旁边架
着刀。另一方面,“别”又有支撑的含义。离别的时候,头要用力昂起来。头平
常抬着,没觉得要特别使劲。可到了离别的时候,却要费去“十二万分的力气”
才能做到,离别之苦,至此又加一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是从与“消魂”不同的另一角度描写离别。但却殊途
同归,落脚于“别”。这一变奏加强了主题的立体感。

  梦冉第三段跳到空间和数学去了。世界这么广阔,人相遇的概率甚低,这数
学的确令人沮丧。由于空间的广大和数学的可憎,使我们感到机遇的难得。我也
曾谈过“缘”,缘代表时间和空间中两个宇宙粒子交会的轨迹,换句话说,代表
概率意义上的几乎不可能事件。碰上了便碰上了,错过了便错过了,简直没有什
么道理。唯缘分之宝贵,才能衬出离别之苦。在下一段中,作者通过“残酷”,
“刹那”等词对这个意思进一步加强。“连绵的时空”被离别所割断,作者的感
情也通过“孤独”,“恐惧”的阶梯,步入“永恒”和“希冀”的思辨,文章至
此达到感情的高峰。

  如果说前面的三重奏带有思辨的色彩,下面这一段就带着鲜明感情色彩了。
时光如水的说法不少,比如“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但是比做一滴水的很少见,
这就赋予时光一种几何形态,从而也就对生命赋予一种几何形态。这里可以看到
作者对生的信心,是啊,水滴一样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美丽的。生命可以说
是一个“优美的变换”,而存在就是依恋。的确,如果没有依恋,没有真实的爱
,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一重奏旋很忧郁很无奈,把“单程车票”的概念显示出来。这个概念选
得好,我们离别,仿佛是乘上了时间的单程车,一切都再也不可逆了,正如不能
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命运为我们买了离别票,时间断裂了。相聚和分离--在
生命和缘分的月台上,我们彼此凝视,怎不黯然神伤。

                
               --------

                        
             谢谢你,梦冉
    
             ·新 涛·


  念梦冉的诗文总是在清晨。

  推开办公室的门,迎面的计算机上总是会有她传来昨夜的诗稿。我好象已经
习惯了这样在她的字里行间来每天呼吸一口清新而旷远的风。

  这阵风曾经从断桥湖畔吹扬到古罗马的石阶上,从清华的校园盘升到艾菲尔
的顶端。它撩动大观园中金钗们的衣袖,却在MONET的画中成为空灵的一笔
。时代在交错,空间在转换。有时是一片色块,有时是一块形状,有时也许只是
一种情绪。梦冉的世界好象永远游离着,但始终沿着一条轨迹。

  艺术的形式之多,令人举不胜举。文字是其中最理性,也是最感性的一种。
它同时记录着人的思维和感受。梦冉的文字就是如此,有时是一种意境,有时却
深奥难懂。但两者却从未有过矛盾。因为这之中同样表现的是一种执着--执着
地体会生活,执着地理解生活。我想这是艺术的元素之一。这种执着需要一颗天
赋敏感的心,同样也需要勇敢的心。世界文明的发展,已经象一棵千年古树的万
枝千藤伸向三维的不同方向。人们看到截然相反的事物都在合理地生存着。多数
的人无法解释世界的无序,便索性放弃了思考。但是有些人却凭着他们的勇气依
旧全身心地感受,他们回到过去,他们去到远方。他们不愿意这世界在自己的印
象中是那样的机械而呆板,矛盾而混乱。他们在为自己造一个天地,因为他们的
心需要在那里看到阳光,呼吸到空气。

  梦冉便是其中一个用笔为自己的梦造围墙的人。她说她有时很怯弱,我却一
直很佩服她的勇气。她常常很伤感,但我却知道当她感叹“生命美丽”时的快乐
是许多人一生无法享受到的。

  念梦冉的诗文总是在清晨,在喧闹尚未来临,一切的开始。


               --------


               论 梦 冉

               ·诗 阳·


  本文由短评组成。分为随笔,诗,艺术观,哲思,不食人间烟火,忧伤,梦
释,故乡,情爱,言难尽意,诗中画意,清与情十二个主题。

【随笔】

  梦冉善于写随笔,这类作品丰富别致,技巧园熟,文字臻美,更重要的是富
有梦冉的个性与性灵的特征。

  可以说,随笔是她的随身工具,用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思绪。“每天,天天,
日子在我有意的挽留、无意的挥洒之间。”其实,在她的随笔里,飘逸的光阴是
不会轻易流失的,且可以被心情盛起。

  很多作品侧重描写怀人忆事,比如《在清华的日子》,岁月滤下来的记忆往
往是过去的精华。对过去似曾相识的回忆,在她的眼里有着“太多的细致”,可
以被组合成无数个精巧的世界,充满梦一般的飘渺风情,一如那“迷离的美丽”
。在她的笔下,过去的美好不仅会被描写成梦魂缭绕的陈迹,也会被描写成被记
忆慢慢遗忘的结局而渐成未知,令人伤感惶恐,终于可以回首而不可回返。因此
过去的时光成为意义,而生命的延续更长远,于是默默地从容“自守”,“随笔
述怀,记取时光点点滴滴尽在阶前。”此类作品为上乘。

  有的作品情绪复杂万端,“我心即宇宙,人性的复杂又是牵持着,虚虚实实
,喜怒哀乐,自知而已”。然而情致之极,又情理统一,仿佛一切只是人心中任
意的感觉,“生命其实就是感觉”,而生存的意义又“岂非在感觉之中”。这种
独特的感慨,是她对散文般的意境的再创造,层层叠叠,由表及里,渲染出言外
的主题,“其他的色彩都是陪衬”,读者在领悟了真髓之后,仍能细细回味“一
份别样的生动和美丽”。

  她习惯以闲然的精神漫游,抒情个人的情感之后,复又将心绪回归自然,以
讲自然的灵性。作品里浓重的人情味,表现为永恒的宁静,而美的情绪,在宁静
的空间里凭着灵感的惯性,梦影般地飘移。平心静气中,以“天之灵地之秀”反
衬那种自我超越的情怀,即使偶然流露出人生的辛酸寂寞感,也往往以“一份失
落”加“一份解脱”的方式安然自悟。

  有的作品调色略低,但是细细读来并不是简单的烟柳斜阳的春愁,而是带有
伤怀的现世感。人生如“无有意义的旅行”,梦人“尚探索在一片迷惘若失的潇
洒之间”,原来是四季永恒,此生不在于春秋之得失,而在于岁月之“进取”。
即使是长河一瞬,“我也只能注目片刻,轻轻掂起又放下”,不可把握的“迷离
思绪”之中,心已经“不属于永远”,生命的意义却已“早知”,而人的本身也
可以以理想的方式专心致志地存在而无愧无疚了。

  从风格上说,部分作品格调闲散抒情,有如清晨海边的散步,如《初夏的雨
》,或有如黄昏小雨后的幽咽,如《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如风,又岂在朝朝
暮暮”以及“人生逆旅,如白云苍狗”之类的感触有意无意地感悟出来,轻点出
画外题,或是不失时机地借题畅情。另一部分作品重在修饰,如《故乡的风景》
,此类文笔“空灵清高”,读起来让人回肠万转,给人以强烈的官能印象,韵味
极浓,且浓得化不开。

  读梦冉的随笔散文,要以内心的感觉为主脉,会自然有一种诗醉的气氛。这
种浪漫主义的倾向加上敏感与灵气,已在她的文笔之外,无疑与她本人的气质有
关了。


【诗】

  曾听人说梦冉的散文随笔在其诗歌之上,我个人以为梦冉的诗作在其作品中
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以浪漫为手法,以意象为形态,以散体为结构,以崇美为要旨。

  有一类诗歌属于直觉的艺术,模糊的情感与印象在诗人的心中表现出来,通
过诗句以美的形式出现。她的这种直觉艺术的特征是: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
指她性格敏感,善取景物之微,即使是事物微小的细节也容易被她把握,或巧妙
赋以新意。出得来,指的是她的诗歌的表现力,这不是直接的再现,而是通过诗
人以自我的感受,以预言或结局的形式,以心怀的力量表达出来,可以使读者不
期然地为之所打动。

  在她的诗歌里几乎找不到流水般的行板,少有一泄千里的气度,也有例外,
如《红菱艳》。相比之下,她的感觉多是静态的婉约,兼有曲折含蓄的意境,柔
媚的风致,和舒徐自如的思路,典型的诗作有《千年梦一回》,《来去的春天》
等。

  有相当一些作品有散文化的趋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散。散的视野与手
法,散得好象是拾俯即是,如《樱花》,《无题一》,《无题二》等;散的体裁
与内容,散得形似琐碎的蒙太奇,如《五月》,《夏日的郁金香》等;散的思维
空间,散得情绪向四面八方不断曲转渗透,如《这样的一个周末下午》,《月蟾
》等。

  也可以说梦冉的形象思维是美感思维,她惯于引用自然的默境,以艺术的方
式加以描绘雕刻,再以感性倾之以灵性,或配合使用艺术气氛的前后差异,使审
美的物象上升为诗美的形态,如《鹤》。由此延伸,所抒之情起伏轻柔,又如同
岁月化作清光在梦中飘逸,配合以心绪的洄溯,妙合无垠,典型的有《致爱丽丝
》,《致地中海》和《致苏格兰的风笛》三首。

  从手法上看有的诗歌是素描式的简短明净,而其份量之重已溢在语言之外,
读者需用情感来承接,如《雨亭》。也有的诗歌注重色彩的直接泼洒,无主干的
直接构成,却有枝有叶,可以从中体会到诗歌中某一种生命质感的底蕴,如《月
白风清》。

  另外一些诗有些别具一格的超现实派的风格,写得好的,浅而不露,深而不
隐,诗人的所言所思具有完整感,如她的三首《秋日物语》。也有的诗为了避免
手法的反复写得过重,神采飞动,刚柔相济之余,会略有一点晦涩的悬念感。

  关于情感的描写,梦冉的笔法也颇有特色,一类作品心情明净,深远而静谧
,朦胧中分不出是情还是景,而心绪只是无限地流动,如《片片秋心》,《思念
》等。另一类作品披露衷肠,甚至剖心裂胆,形诸于诗,情感的线索始终唯一而
以感觉的强弱变化不断将诗中的心能向外界幅射,这种努力,以作者心力的最终
疲惫为代价而震慑读者,如其两首《美人鱼》。

  作为诗人,梦冉的诗流表现在她发散的审美意绪,以色彩的手笔随意点染,
“发散的思维基于苍白的终极”,而形散神不散,其诗源在于她对生活经历的切
身感悟,此时的诗篇,也是对生命的忠实的记录。


【艺术观】

  梦冉的艺术观基于对于艺术的感知和经验。在她的作品里所表现的是对自然
美感的珍爱,刻意的是心境的瞬间平衡。

  这种艺术的感觉不用说首先是“瑕梦”一般的美的直觉形态,也许它起源于
情感与印象的朦胧冲动,在梦冉的作品里,又被赋予完美的形式和完满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她的诗歌和散文随笔感受到这种艺术创作过程。

  梦冉自己也承认,她会为如涌的灵感而感动得不知所措,似“一种超现实超
一切有形的什么在追逼你”,可以“极端专注”却无法去定向追求或者阐发,“
只是极想”。它又是真实的,真实到“可以触摸”却不可去把握这一瞬或用自己
的身心全部容纳,“而且一会儿之后不再属于你”。或许她甚至害怕这种对艺术
的深深依赖,“又更深地依赖”,而只能在岁月的流逝里无言地感慨,让“泪静
静地触及心口的痛”。

  对艺术的把握,在于其背后的哲思。梦冉的艺术观,大体上源自她内在的敏
感受客观的激发而形成的“自在”和“自然”的能动。然而她的作品绝非是简单
的表象和联想后的直觉品,即使是自然的美也需要有心灵的创造,有其艺术哲思
的根源,反映在她的作品里,便是强烈的主观能动色彩,“是主观的文化”。笔
者认为,她的艺术哲思至少有两个方面。

  首先,她认为艺术是无处不在的纯美,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自然天成
,不是灵感的无端挥发。可以说梦冉是典型的唯美主义者。艺术是自然存在的,
简直就是美的媒介。所以她怀着真诚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自然的完美,以一份敏
感的心和一份富于感情色彩的个性:艺术是什么?是“超凡,唯美和自然”。当
这种纯美上升到灵魂的高度时,整个精神世界就被艺术所包涵而进一步凝炼成“
超人的风格”,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此刻的艺术,已成为“属于自然界的精灵
”,与心共栖共处,或许生命本身就是被用作艺术的媒介。

  其次,在她的作品里有萨特的存在精神:选择就是自由。可以随意地凭“观
念和心灵”不断追求无止境的生活之美,甚至愿意选择“在时光里走失”,因为
“我努力地追求我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安静地打坐神往,以“十二万分的力气
”寻求自律;可以为求得更大的心灵空间转而“不食人间烟火”;或者从容地一
次次在微笑中学会“放弃”--其实她已经“拥有”--这,也是一种令人泪下
的选择。

  此外,从源与流的角度来说,艺术自始至终是她理想之梦的自然延伸,是感
性的美所能达到的极限。“我是怀着自幼的酷爱徘徊在艺术理想的门外”,无疑
是一种难以言传的体验,一如其纯熟的心。一方面艺术的躁动本就不可抑止,另
一方面她的自省意识很强,所以她往往感觉到艺术的泉涌却又不可以畅达而“堵
住了,只有一片想哭的感觉”。

  以自然与心灵为生活,或是在宁静中自得,或是在迷离中超脱,而呈现的永
远是美的本身,这就是在读梦冉的作品时所悟出的艺术特征。


【哲思】

  在读梦冉一些优美的文字时,不要拘于直观上的审美感受,将更深一层次的
思想内涵忽略了。她的意识具有诗歌的气质。重形象化的情感曲折和寓意象征,
而少理性直接的分析。然而,其中并不乏哲思。

  她的文字细柔极致,谈天说地之后,往往不失时机地捕捉思想的灵感,冶情
感与涵义为一体。有时重在表现心境中的自我,如《在人和神之间》,有时是表
面意像和深层次的哲思的刻意联想组合,如《尼采的风格》。以美趣为手法,情
趣为伸延,理趣为目的,是她的艺术暗示手段。

  有些作品表面上是写清淡的生活情致,避免直接的宣露,没有答案却有静静
的禅机,如《花园是自然的缩景》。在手法上作者力避虚构,甚至没有情节只有
情绪,如《每天的日子》和《一滴泪珠溅在蚂蚁的尸体》,以散文般的真切体验
,曲尽内心的哲思,赏析之余令人反省不已。

  即使是论事,她的作品也着手于直接议事而少有长篇论证,在平凡的事物中
见大,可以以《也说说修养》和《谈潇洒》为例。往往以一事波及别事,虽然不
必达到过深的思理,但可以引领读者去思考和联想。或许读者和梦冉在不同的生
活经历中,会有不同的感应效果,或者作品原本是只求反思不求彻悟,恰如她自
己说的:“这些年的红尘历练,不求人知我,也难讲我知人有时是连自己都不知
了,却还是依然。”

  在描写心态时,梦冉的娴雅灵动的文笔显得非常绵密,不乏慎思,如《艾菲
尔铁塔上的感觉》。往往是作品的真正思想土壤被隐藏在清幽的人情与景物里(
第一境界),读者会渐渐被作者的感觉同化,当你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存在时,
宁谧的刹那一切已转为神秘的空无。于是心灵在感觉的引诱下开始逾越物我,进
入更净化的第二境界,于潜深处缓缓触及作品里深层次的思想土壤。

  我有时感到,梦冉是有一点心迹都笔之于纸的人。她惯于以小论大,以琐细
概括博杂,闲适地在情致之中诉诸理趣。甚至与人辩论时也用意像来主导,有时
长驱直入进入主题,有时也用反讽的回转方式,暗露锋芒,如《螃蟹》。

  总之,她善于运用纯粹的原本性思维(任意地超越时空的限制和联系,同时
受情感的支配和制约,又辅以思维浓缩和转移来表现)来唤醒读者的续发性思维
(理性为主导的意识思维)。这种富有特征的原本性思维,也可以简单地以她惯
用的“没有理由”一词来表征。

  梦冉议事的各类文章各有异同,体裁内容无定,或引发理想,或反对世俗,
或意在达到质疑,或暗喻难以抗拒的宿命。其精华,在于以自然的悟性,或是引
人归朴返真,或是给人玄妙的端示,此时作品的境界竟有些可望不可及之感。


【不食人间烟火】

  梦冉的作品倾心自然,文字有一份脱俗的美,在对一事一物的平淡描述之中
,梦一般清纯的情感不知不觉地飘来,触及读者的心,又不露声色地退去,留一
份清净在心灵的憩园。所以说梦冉的文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字。这并非指那种
世外田园的自遣自歌,因为此类作品是对现实的反向观照,是对绝对的完美境界
的渴求。

  人的理想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无限延伸,不食人间烟火便是一种坦然的选择
,以散文诗歌或其它艺术方式出现。

  诚然,现实的确过于平庸和繁乱,“有时候真的很疲倦,感觉是穿上了红菱
艳,两魔鞋不停地带着似真似幻的我奔舞在时空的长廊”。而相对、本能和无意
识的对美的探求,从表面上看是与现实的疏离,而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和超越,重
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正如其言:“所有刻意追逐的连自己也找不到”。

  不食人间烟火,也是指对价值的选择。她的这一类作品摒弃世间的烦困,也
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她所向往的灵性与美的接受和承传。

  虽然自由的意志可以超脱于境外,然而作为主体的作者并非离尘绝世。相反
,“生活也是艺术,所以从艺术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角度来看,
不要为了生活而生活。”由此看来,纯正的阳光,空气和水,以及人性的自由流
畅,既是作者所力求的艺术基本要素,也是作者所执着生活的精神态度。

  梦冉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字,大多数是清闲情态的絮语,“在似曾相识里折
射着光芒。”读懂的或是读不懂的,都是代表诗人在选择与探索中的洞悟,在洞
悟后的继续选择与探索。正如其言:“但觉人生在世,岂无选择?”


【忧伤】

  梦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她的大部分忧伤的诗文
,是在描述也许只有她才能真正理解的那不经意的岁月。

  忧伤源于热爱,源于生命的欲望。所以会有忧伤,忧伤后的宁静,“竟是一
种痛”。如同记忆的流水无言地淌过青春的芳草地,留下的是泪痕。让人可以忘
掉寂寞的,唯有温柔的文字款款,绵绵长长的感怀,在澹泊之美中。

  她的相当一部分描写的是对故乡的情。也许是因为世态炎凉,也许是眷恋逝
去的岁月,“别了天涯,乡土是热,在我的热泪里。”情系故园,并非是乡愁的
写实,而在于对飘泊人生的喟叹。“无言西窗,雾绕花树,多少情爱在心中”,
此情有如苦酒,“吞进的是泪也许亦顾不得回味。”

  另一部分描写的是回忆的片段。也许是因为往事如烟,往昔不再,“而今我
们寻得着的记忆,抹开来的迷失”,却不得不以一种记忆来取代一种忘却,不堪
回首之际,“低下头去已是泪湿衣裳”。读起来,让读者低回伤感不已。

  另一种忧伤来自青春被现实生活中的困扰与纠缠,“因为我有太多美丽的梦
”。诚然,承认生活的平淡,并非意味着放弃追求瞬间的完美,即使是真诚地付
出,换回的除了“宁静的灵慧”,也许依然是心灵的忧伤,然而永远没有抱怨,
“生命实在是很美丽”。

  从表面上看,这类作品有其消沉感人的一面,读后有冷雨敲窗的凄凉感。但
是,作者在作品中的惆怅,是愿望中所刻意的超脱,“得失也不过是感觉”;也
是对人性的宽慰,“存在就是依恋”,可谓确论。

  梦冉的忧伤的文字数量不少,这种忧伤在她的文字里已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美
。当然,如同许许多多的作家一样,为了这种美,作者或许已经付出了心灵创伤
的沉重代价。

  这,便是艺术最真实的实践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有点悲壮的色彩。



【梦释】

  梦是基于人对生活的憧憬。梦冉以梦来描述她的诚心诚意的向往,使作品具
有虚无飘渺的韵力,可以让人在不知觉中品得出神入化。

  她的梦是精神之载体。在梦中所藏匿的一切思想财富,在现实的社会里是难
以得到的。作为一个诗人不难明白,现实中有时候连语言也要受到时空的障碍。
也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或者悄悄流泪”。

  简单地说,梦是人性复归的力量,否则生活便走向抽象。“人生太匆匆”,
岁月一旦流逝,生命便干涸,所以“想留一个梦给你”。梦也是灵魂中最生动的
美丽,一切喜乐忧戚,“一切转瞬将逝的美和短暂的永恒”,都可以化为珍梦“
携在心里”。

  在她的作品中,梦是艺术化的审美情绪,以虚虚实实的方式,达到随心任意
的效果。有的梦无忧无乐,平淡得甚至没有尘埃,清爽的意境,空无一切的超越
感,唯有“静静的风拥着梦轻轻荡漾”。有的梦非常朦胧空茫,如同“夕阳落去
森林的梦”,让人在疑惑之中莫明地伤感。有的梦比较悔涩难懂,“但见繁华如
梦散,情爱成空泪”,以致于让人在怨艾中不知所措。有的梦非常性格化,非常
明朗,“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只是在梦中”,“此刻与你共度!”,美得如秋
天红叶一般触手可及,可以在记忆里久久收藏。

  她的梦有两种,显意的梦和隐意的梦。显意的梦是浪漫的情感无拘无束的自
然漫射;隐意的梦是愿望受到曲折后,被迫变换灵魂角度后的折射。

  显意的梦的最大特点,还是那种自然飘逸的美:“在梦里,我总是在走,走
得很远。”这样的梦,远在天涯,雾一般地泛着青春的缠绵,就着淡淡的乡愁。
梦醒之际,“一切都已飘远,渐渐唯有山水依然”,“即使往日不再,也别无遗
憾。”

  在隐意的梦中看到的是变形的自己,如同自己在坎坷中留下的被扭曲的身影
。此刻的作者“苦苦挣扎于迷离梦境”,不得不变换“平衡的角度”对灵魂重新
进行动态和立体的审视。挫折后的愿望是痛苦的,变换平衡角度的过程也是痛苦
的,隐意的梦,是痛苦的。

  梦冉正是把握这种梦的色彩来巧妙地表达情感和人生观。而无论是显意还是
隐意的梦,都是生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闪现。不管是情感的漫射或是折射
,闲然或是痛苦,梦里或是梦外,其实都是“遣之不散”的心绪,由此来相伴人
生的信念,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梦”!


【故乡】

  梦冉关于家乡的散文随笔读起来,大致让人有清秀委婉的感觉。重逸轻俗,
清淡而不清高。景色奇远且不乏抒情之笔。

  她的作品,有时是平铺直叙,以景诱人,然后又移景于情,以情动人。以《
故乡的风景》为例,情与景依韵而和,笔法细腻,情致饱满,描写的幅面很广。
之所以这类作品引人入胜,在于景中充满格调与情绪的渲染,正是这种渲染使人
在览胜中产生怀想而进入境界。迷醉之际,会体验出作者对家乡明媚山水的感受
。这种独特的感受是透明的也是立体的,让人在明媚的纯美中眷恋不已,又即时
寥寥数笔将人牵返现实。再者,收尾一般从不拖泥带水,随遇而安,往昔不在,
“唯有山水依然”,即使乡愁拂而不去,也有无言的安宁留下几许。

  有时借描写家乡以作人生的感叹,以故乡的清美反衬故人的海外漂落之感。
“原来故乡是门,”“不经意顾盼回首间只在这门里,苦苦挣扎于一世的迷离梦
境。”这一类的散文文笔的特点是“虚”和“远”。“虚”是指明暗恍惚的旧情
旧境,故乡依在心间,却已缥缈,乡愁犹如一壶陈酒“与你共饮”,难知是醉还
是醒;“远”则不是单指故乡的遥远,而是重在突出惜别之情的延伸,万里之外
,人难回而心亦难归,寄慨遥遥:“我纵然白首,纵然离去,依然记得你眼里的
依恋,夜夜滴雨在我的台阶!”

  有时她的作品轻快雅致,却突出慢节奏的音律以和江南风光的清新。明明是
“风荷翻飞”,复又晚霞静如锦,波光幽如旧梦;明明是心旷神清,“一笑我狂
矣”,复又缓作夜半月光,“记不取来年暮雪小红泥炉”。故乡如流水的行板一
般,“一遍遍在心中回旋着宛妙的音律,一切都已飘远,渐渐唯有山水依然,等
待我的来去匆匆。”这种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手笔简炼,竟使人品出咏叹调的
韵味。

  也有直接强化的着笔,“梦回故乡”便是一例。“梦回故乡,梦回故乡,梦
回故乡!”同一个开局和结尾,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浸透了感情的动态
流动。中间几笔不多,没有比差和暗转,却准确地勾出了感情层次的低回深入。
几个简单的重复与展开,意象鲜明,最后并没有点出弦外之音,反显得含蓄恳切
,有直中藏曲之感,余味难尽。让人读了之后欲泪不能,梦中几番痛然,醒来仍
是“琴音如泣依依相随,温暖心酸相思故乡梦”!


【情爱】

  梦冉对思恋爱慕之情的描写,多出现在她的诗歌里。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诗歌有了情感的存在,无疑是有了生命的灵性。

  她的这一类作品真切纯朴,美丽的神话传说随手拈来,如美人鱼,载梦的水
手等。感情极为自然,不尚浮华:“人生太匆匆,谁不要纯情?”“我想拿一个
梦给你”,“我想拿天堂的风给你”,挚情如此潇然抒发,温馨感人。

  可以说纯洁无瑕的爱与贞信,是诗歌最纯美的表现。或是情寄青春,以火一
般的心,如《天堂鸟》:“让我跟随你/将地狱变成为天堂/青青眼眸/静若千
年/是我刹那间的苏醒/捧心在你的梦里”。或是对幸福的真实向往,情深至极
,如《九百九十朵玫瑰》:“可知我颤颤不敢言语/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
朵玫瑰”。心之所致,情之所缘,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打动。

  在另一些诗里,同样是情爱,心是多么的深情又疲倦:“想你在莫明的黄昏
后/叹息在云雨的气息里/……/想你在窗外的夜雨/默默在风扇的影子里”;
同时,生命在诗歌里又是多么的艰难:“天亦有情勿忘我/曾在干涸的崩蹋里燃
起野火/……/心痛的浪花勿忘我/燃尽在月光渐淡渐远/与我沉落于深深海底
的命运”。深切的隐哀,怅然的痛楚,让人几读不忍。

  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是一首婉约的歌,是往事,也是未来。关于情爱的真情
描写,很容易打动人的心。倘若说在她的诗作里,梦冉复归为少女,那末,梦里
珍藏的相知,缠绵悱恻的相思,是她作品中最美丽的纯情,有如涓涓的情感汇集
成天真的梦,又以缓缓的伤感在诗行里句句洇开成泪,令人不禁潸然。

  或许感情的忠贞,只能是用鲜血和泪写成的,正如她的两首《美人鱼》,留
给读者的是珍贵的情爱价值,而此时的作者早已默默地“泪如涌泉冲净所有血迹
”。她的这类作品,是心的纪念,是温馨的悲伤,是含笑的泣歌,在作品里闪耀
着生命般的永恒。所以曾有哲人断言,对抒情诗人们来说,世上除了爱,便一无
所有了。

  在梦冉的作品里表达的对爱的向往,也是诗人们对人生的理想境界的崇高的
追求,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


【言难尽意】

  梦冉的文笔,用她自己的词汇来说是“精致”。

  感情是有颜色的,因为感性化的心理过程不可作一般性的推论。所以,她惯
用细腻的词汇来描绘感情的色彩,以精巧的色彩构设具象,从而立具象以尽其意
。另一方面,意象的表述在作品里也不少用,以喻和寓的手笔强化效果。随便以
她短短的《生命是美丽的》为例,使用的色彩有六、七种。使用的具象竟有二十
多处。

  在她的作品里,下笔,着迹的力度总是很微妙。比如:“无声的疲倦,在空
空的四壁,留着你的身影,围着我的凝神。点点滴滴,圣诞雨。”写得极为精密
细腻。她自己说“写作的过程很快且很少修改”,读起来却是提炼过的文字,有
着潜伏的文采。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这个道理。梦冉懂得如何省文节字,甚至不守章句,在
词法上稍稍越轨,又不出语法之限,以此手法来达到言外意的效果。其实,意义
本源自于语言之外,为了避免概念化的阐述,为了走出文字的局限,如何“生巧
”的艺术是很重要的。比如:“独自一个,轻依音乐或灯柱,放一点空气给你的
心,星空深邃。”语不惊人,却涵义奇特,令人神游意往。

  梦冉熟谙做文章的道理,不在乎写出什么,而是如何将什么不写出来。或者
,不写出来的部分比写出来的还要多,这便是所谓的文章的意胜。尤其是结尾,
留下一点让读者领略,反显得整体丰满,余意无穷。许多文章的特点是,以少总
多,以自己的有涯概括生命的无涯,比如:“可以自焚,不为幻灭,只为完成。
然而今生我又如何感谢上苍,终究给我以爱,爱在心魂,因而可以趋于完成,与
自然相容。”文笔简练,思想精辟之极。

  总而言之,不事雕砌,力求收敛,以独特的措辞准确地表达出思境,言有尽
而意无穷。这,就是梦冉在作品里所刻意的意胜。


【诗中画意】

  梦冉的很多诗富有画意,这是其诗歌的的艺术特征。

  她的贯用笔法是:以审美的视觉,描绘特定的事态,再加入主观色调的锲入
。有相当层次的画意,也有相当别致的风格。

  有的诗很短,几笔勾勒出写意,有如速写。比如,“紫色纱罗依然层层呢喃
”,有声有色显出一种内力却不惊动画面,而让景象在读者的情绪中恍惚成影:
“飞不越如梦尘土”--又迅速在镜焦之外虚拉一笔:“或者雪原逐鹿”,再回
到诗感的原发点着染情调:“尚有我的身影”。主体的意欲与客体画面相映,巧
为参照。

  有的诗画意由远到近,“黄昏的时候有小雨飘来,很缓慢”,以着重身临其
境的一种立体效果,或是由景深处传来细腻婉约的雅曲,“仿佛是钢琴的流水一
般的旋律/慢慢地歇在路边的亭里”,或是由雾一般的清新情采中析出作者的朦
胧感觉,“而曾几何时眼光开始缠绵/缠绵地如同梅子雨”,“分明地/夜露/
触及唇边”。这种诗需要细致的色调渲染和形象描述,让意境在缓慢的视觉效果
中酝酿中渐渐成熟,以留在雾散后的画面,成为唯一的主题:“我看见那颗心里
/清晨欲坠的星辰/薄雾初散清寂的广场/青石的喷泉边/那一个永远的夏日美
人”。

  有的诗很散,读起来散在画面上的意识的无数碎镜。偶然一瞥,便有无数的
闪烁,如《雪青的光芒》。也许在她的诗思里,诗歌是在变形在画页上的精神多
面棱体,写得好,往往精彩叠出。她也承认自己有“发散的思维”,如同《雪野
》,形象思维在纯白的画布里任意泛滥,描绘出引人憧憬的景色之后,诗人退一
步对画面审视,竟突然羞愧那“自己透明的幻梦世界”,此后又凭天性的自在,
天然的自如,让一切“远远地静止为一个黑点”。

  诗之精,贵在诗眼。换句话说,诗体可以散而视焦不可以散。这点睛之画功
在有的诗歌里做得精巧。有的诗眉睫均在,留下一个空白,让读者自行用心点笔
,如《灵》,整篇诗句似断断续续的月光云影在星稀秋朗的夜色中殷开,而诗人
此时“则微笑地流泪”,让“尘砂掩去黑夜的心”之后,凭任世人最后点出那个
字。读起来,首先需要有一个由表象走向深入的理解过程,但细细品起来,读者
或许会终于明白诗人为何失掉那“灵”字,而心也为她“颤抖着痛”。

  从诗画的角度来说,静态的层次,并不强调其中的联系和均一,所以不少诗
写得很随意。其中,主观的感觉是重要纽带,色彩在其中流动,“情怀却无踪影
”。静态有其静态的美,虽然缺乏一点动态流动的延续性,却可以凝聚无数的一
瞬,收藏之于永恒。


【清与情】

  谈到“情”字,我倒是想起另一个字“清”。

  梦冉的文字是清水,“情”则是水中的晶卵,带着浅淡的蓝色,看得真切自
然,却是隐在清澈且深深的溪底。这种清色的情感,是其作品纯正的生命力。正
如她所说的:“自然流于纯感性,就是清而且与生命同脉。”

  既是清水,便有“透”“畅”二字。“透”是透辟得让人感到清澈之中的内
涵,以各种情绪有层次地挥洒开来,随即深深浅浅地融合于一体,韵淡而透明,
是为“透”;“畅”字在她的作品中体现为生动的意韵和流动的意识,有时也有
沉郁的感伤,但情致萧远,是为“畅”。

  梦冉的清与情是含蓄的。这种含蓄,便是在清澈的缓流中显现清净的深情和
冷暖色,将一切复杂的情绪还原成纯一的静态,一切追求向往,在作者的情怀中
化为怀想或怅惘,“遣之不散”。有如“飘荡万年的寂寞的风,绕过青春,一天
一天的心情。”

  也有的作品题材开阔,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随手写开,“神态是闲散的”,以
至于抒情。其实细读几遍就可味出作者内心里充盈的美丽悲伤,悱恻动人,如同
心中隐约“有些微雨点点”,“在很久以前的青苔边”。令人难以释怀,这是另
一种闲悠伤感的含蓄。

  还有一些作品显得冲动,溢于言表,或是眷恋的《怎样的相思》,或是哀然
的《萨克斯风的旋律》,然而仍以欲泪的幽怨收敛住笔,将淡淡的蓝色婉然收回
,转而由已及世,“生命未免太短,意义却又早知。”从而给读者留下透明如昨
日一般的人生,这种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宛若逝年流水的“梦中轻轻泣唱”,催
人不禁泪下,这也是一种含蓄。

  所谓的含蓄,便是可以留在“心底暗流”中那种久久不散的最自然的东西。
清澈的文字读完了,自有溪水轻流去,而卵石依依还在。好似一股溪雾,已留在
水底,久久不散。读者尽可用心灵去感受那份实在,而无法随意探及溪底。正如
歌德所说的: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不能触到底的。


====================================
         附  录  二                    
------------------------------------

=============
◇ 梦 冉 小 档 案 ◇
=============

梦冉,女,杭州人,现居新加坡。

喜欢的颜色: 各种美丽柔和的色彩,尤其自然景象。
喜欢的作家和艺术家: 张爱玲,海明威,苏曼殊等。
喜欢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飘》,莎士比亚戏剧集,古典诗词等。
喜欢的花: 玫瑰,郁金香,天堂鸟和桂花。 
           
梦冉从九三年初开始在中文新闻组(ACT)贴出作品直到九四年夏天,随后又
参与中文诗歌交流网络(CHPOEM-L)。一九九五年初参与创办中文诗刊
《橄榄树》,同年三月暂时离开中文网。九月回来以后,又贴出很多更加成熟的
作品。


=========
◇ 编 后 记 ◇                       秋之客
=========

  《莫明集》经过近一年的筹划、编辑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个选集是在一九
九四年十月经中文诗歌交流网络上的朋友们提议,由我主持编辑的。编辑中几经
增删,很多朋友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并付出了精力与时间,在此谨表示感谢。

  《莫明集》编辑工作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整理出梦冉在一九九三年初到一九九
四年底送到网络上的全部文稿,为以后读者查询梦冉的文字提供了不少方便。两
年来梦冉贴往ACT(中文新闻组)和CHPOEM-L(中文诗歌交流网络)
的散文、诗歌有几百篇,而且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这给梦冉全集的整理带来
很多不便。整理工作主要是得力于四月提供的收藏,并汇集梦冉本人的文稿保存
,由诗阳收集、分类、编辑、制作而完成的。目前诗阳仍在继续收集并管理梦冉
全集文件,有兴趣获得梦冉全部收藏者请与《橄榄树》编辑部或与直接诗阳联系
。

  《莫明集》的编辑初衷是收集梦冉的大部分作品,做成完整的几个文件,存
放在特定的FTP地点以供读者索取。故而选集的第一稿从梦冉两年来的作品中
选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与散文,由我选择、分类、加注,后经祥子提议排列
顺续,并经诗阳、木鱼等几番增删、核对,最后由梦冉定稿。然而在编辑期间(
九五年二月),诗阳在CHPOEM-L上提议并创立了中文诗刊编辑部,并发
行诗刊《橄榄树》。《莫明集》的大部分编辑都加盟诗刊编辑部并担任《橄榄树
》的编辑工作。为使《莫明集》的出版发行更加规范化,我们决定把《莫明集》
作为诗刊编辑部的特刊发行,并存放在《橄榄树》的电脑网络系统中,以便更多
的读者能够读到《莫明集》。

    为适应出版发行的需要,《莫明集》做出了大幅度的删简,仅保留了第一稿
的一半左右,并在诗刊编辑部的同仁的提议下做了更完善的校对工作。目前的《
莫明集》分为诗文与附录两部分。诗文分篇的主要依据是其中的含义或是说我本
人对诗文的理解与感觉。梦冉文字的题材很广,很难人为地分为几类,加之有些
诗文寓意不明显,所以分类时难度较大,定会有一些失误,请读者在研读时注意
这一点。

  《莫明集》的编辑与排版主要由我负责,祥子和亚非负责校对,文件的最后
成型、编码与发送工作是由诗阳完成的。祥子为《莫明集》的筹划、分类及联络
文件存放处做了很多工作。此外,感谢瓶儿、图雅和新涛等为《莫明集》提供了
评论文章,也感谢中文诗网诗刊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对发行本刊的支持。

  最后,《莫明集》的编辑工作得到了梦冉的全力支持与合作,在此表示感谢
。

                一九九五年九月(乙亥年秋初)

====================================
责任编辑: 秋之客          编  辑: 祥 子  诗 阳   
校  对: 祥 子          制版发行及资料管理: 诗 阳   
====================================